

家書是家庭的情感紐帶,是家教的重要載體,也是家風的一面鏡子。老一輩革命家的這些家書,不僅情真意切,而且蘊藏著很多感人故事。既反映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教誨,更展現了他們?yōu)槿嗣裰\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
李立三致父親李昌圭等(1919年11月)
周恩來致表兄陳式周(1921年1月30日)
周恩來致表兄陳式周(1921年2月23日)
任弼時致父親任思度(1921年春)
聶榮臻致父親聶仕光等(1922年6月3日)
關向應致叔父關成順(1924年)
王稼祥致堂弟王柳華(1925年)
夏明翰致姐姐夏明瑋等(1928年3月)
夏明翰致母親陳云鳳(1928年3月)
瞿秋白致妻子楊之華(1929年2月26日)
瞿秋白致妻子楊之華(1929年7月15日)
何叔衡致義子何新九(1929年8月3日)
王若飛致舅父黃齊生(1932年1月7日)
王若飛致表姐夫熊銘青(1933年1月)
左權致叔父左銘三(1937年9月18日)
左權致母親張氏(1937年12月3日)
徐特立致兒媳劉萃英(1939年11月10日)
毛澤東致兒子毛岸英等(1941年1月31日)
彭雪楓致女友林穎(1941 年9 月14 日)
左權致妻子劉志蘭(1941年10月23日)
鄧發(fā)致堂弟鄧碧群(1946年1月21日)
葉劍英致女兒葉楚梅(1949年5月27日)
周恩來致妻子鄧穎超(1950年1月12日)
劉少奇致姐姐劉紹懿(1950年5月2日)
董必武致堂弟董賢煦(1951年2月13日)
陳毅致父親陳家余等(1951年4月16日)
陳賡致妻子傅涯(1957年3月8日)
謝覺哉致表姐姜一(1957年5月21日)
羅榮桓致兒子羅東進(1961年4月14日)
陳毅致哥哥陳孟熙(1962年4月10日)
彭德懷致侄女彭梅魁(1973年7月11日)
張聞天致弟弟張振平(1976年2月2日)
楊開慧致堂弟楊開明(1929年3月)
鄧穎超致侄子周爾均(1954年1月24日)
劉伯堅致妻嫂鳳笙等(1935年3月16日)
高君宇致女友石評梅(1921年4月16日)
方志敏致親愛的朋友們(1935年5月2日)
左權致妻子劉志蘭(1942年5月22日)
符克致親人(1940年1月7日)
趙一曼致兒子陳掖賢(1936年8月2日)
俞秀松致父母親(1923年1月10日)
鄧恩銘致父親鄧國琮(1924年5月8日)
王稼祥致堂弟王柳華(1924年11月14日)
史硯芬致弟弟妹妹(1928年)
何叔衡致義子何新九(1929年8月3日)
高文華致父親(1929年12月)
陳毅安致妻子李志強(1926年4月14日)
徐特立致女兒徐靜涵(1949年8月)
朱德給戴與齡的信(1937年11月29日)
賀錦齋致弟弟(1928年9月7日)
續(xù)范亭致毛澤東和中共中央(1947年9月)
江竹筠致譚竹安(1948年3月19日)
王爾琢致父母(1927年5月)
我沒有“權力”沒有“本錢”更沒有“志向”來做扶助親戚高升的事
毛岸英致表舅向三立(1949年10月24日)
陳毅致妻子張茜(1949年4月5日)
陳覺致妻子趙云霄(1928年10月10日)
夏明翰的三封訣別信 (1928年3月)
孫曉梅致弟弟孫承煦 (1942年2月25日)
陳毅致堂兄陳修和(1949年1月7日)
張熾致妻子胡素冰(1925年10月7日)
冷少農致兒子冷德蒼(1931年1月8日)
郭綱琳致哥哥郭綱倫(1935年8月26日)
毛澤東致表兄文運昌(1937年11月27日)
毛澤東致徐特立(1937年1月30日)
周恩來致妻子鄧穎超(1947年9月29日)
鄧穎超致周恩來(1942年七月七前夕)
羅榮桓致女兒羅玉英(1949年12月7日)
董必武致堂侄董良塤(1949年7月17日)
葉劍英致女兒葉楚梅 (1946年12月6日)
聶榮臻致父母(1922年6月3日)
謝覺哉致兒子謝子谷等 (1950年1月21日)
徐向前致妻子黃杰(1948年5月22日)
毛澤東致雷經天(1937年10月10日)
趙云霄致女兒(1929年3月24日)
羅盛教致父母(1950年5月1日)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